中尚图动态

普通网友汇编合作出书百姓家史抗战记忆,记抗战侧影

时间:2016-10-26 09:03:19 来源:中尚图

 
  百姓是一切困厄的承受者和反抗者,当然也是痛深爱切的书写者。《百姓家史 抗战记忆》从凯迪网络发起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中整理、汇编合作出书。普通网友用民间抗战家史的回忆,合作出版记录真实的抗战侧影,用民间力量,打捞民族记忆。

  福柯说:“话语即权力。”那些在时代的战火炮声中辗转的普通人喊不出他们的声音。而当一切归于平静之后,那些历史的亲历者们也随着时代的洪流归于一抔黄土。时至今日,残酷的抗战史在普通人眼中仿佛只简化成了开罗宣言或是延安窑洞决策这样与普通百姓无关的大事件。
 
  从这些来自父辈、祖辈的回忆中我们得以了解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真相。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不到宏大的战争场面与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的只是普通百姓在战乱炮灰中的艰难求生,在音讯阻隔的千山万水外祈求亲人平安归来。个人与家族的命运在此时完全交由一个混乱的时代来塑造,只有亲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艰难与不易。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故事,但对于经历者却是刻苦铭心丨记经历抗战时期的那些“普通人”
  百姓家史抗战记忆
中尚图合作出版 百姓记忆
  《百姓家史 抗战记忆》大多出自这些老兵后代普通网友采访,汇总合作出书的记述,没有恢弘豪迈的大场面,没有名垂千古的大英雄。只有抛下党派之别,共赴国难的国家精神和底层百姓在战争中的血泪挣扎。
  旷日持久的八年战争之后,许多人只感到赢了国,却输了家。这或许才是历史真正的模样。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不是为了赞扬什么、谴责什么,而是因为识来路,知归途。
  国难当前,同仇敌忾——选自《百姓家史 ·我父亲的滇缅路》
  抗日战争时期在滇缅路上运送物资是一件随时会送命的工作。滇缅路本身路况复杂,战争时期往来车辆又超载严重,还时常伴随着低空轰炸的日本战机。
  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人因车祸坠落悬崖;有人被流弹击中跌入江中;有人因车辆被炮弹打中油罐,人和车都被烧得只剩空壳。许多司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在了滇缅路上,找不到尸首的,同伴只能在出事的地方用石头做下标记,而这样的标记很快又会被车轮碾平。
  有人是因为食不果腹才冒险来到这里谋一份差事,还有很多旅居南洋的华侨华人甘愿放弃安逸的生活,来到滇缅路,与同胞一道共赴国难。
  战争从来不值得被歌颂,但是那些在战争中为胜利、为和平付出血泪的先辈们值得我们追思,也只有通过他们了解了这些往事之后,我们才会懂得现今平凡生活的可贵。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故事,但对于经历者却是刻苦铭心丨记经历抗战时期的那些“普通人”
  书中关于滇缅路的故事还有很多,除了自愿到这里的驾驶员和士兵外,还有为爱情义无反顾踏上滇缅路的贵州女子。因为爱上一名远征军通讯兵,她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顺着滇缅路,跨过澜沧江,一路追到缅甸,追到印度兰姆伽。她的后人时隔四十年之后,在书中重述了这一段往事……
中尚图出版
  抗战时期的滇缅路,被遗忘的大沙河
  ——选自《百姓家史·寻找全军覆没的二十二旅:一段被遗忘的抗战故事》
  电影《集结号》里死里逃生的九连连长谷子地忍辱负重十年,才最终为牺牲的47名战友正名。而现实比电影残酷得多,1943年在苏留庄大沙河全军覆没的国民党二十二旅将士没有“谷子地”连长,甚至现在能够确切说出这次战斗大致经过的,也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正史中只轻描淡写一句“二十二旅将士500余人全部殉难”,自此关于这支国民党地方抗日武装再无多少记载。
  二十二旅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据当时史志办一位工作人员的说法,二十二旅可能是西北军齐子修部被打散的一支队伍,长期在敌后抗战,最终被日伪军歼灭。
  据84岁的郭万龙老人回忆,整整一个下午,村口的大沙河那里枪炮声未曾间断。第二天他们到大沙河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横七竖八得有上千个死人。”村里出动几十个劳力,花了一天多时间才把人埋完。而这五百多名阵亡将士也成为了“无名烈士”。而具体的战斗过程则没人能说得清。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能够入正史流传下来的,多是极少数的名将或大战役,而那些隐藏在不出名的小战斗中的牺牲者,往往就被一个“无名烈士”的头衔所概括。
  为了弄清这支队伍以及大沙河一战的真实情况,本文作者辗转找到了二十二旅战士的后人,原来在大沙河一战二十二旅并未全部阵亡,而是还有一位幸存者,经过她女儿的再三劝说后,他才开口说起那段往事……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故事,但对于经历者却是刻苦铭心丨记经历抗战时期的那些“普通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那些在战火中艰难求生的底层人民和抗日战士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通常只是唏嘘感慨之后便抛诸脑后,那些经历了枪林弹雨之后幸存的老兵们在卫国的战场上归来,却一生未获凯旋。
  许多老兵为后人的和平与安乐付出了自己的血和泪,但他们自己时至今日仍生活在困顿与惶恐之中。90岁的抗战兵易俊良如今生活在泸州通滩老家,他住的泥土房如今已成了危房。
  通过“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志愿者的记述,很多寡居的贫困抗战老兵的事迹才为公众所知晓。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故事,但对于经历者却是刻苦铭心丨记经历抗战时期的那些“普通人”
  除了经济上的困顿,还有很多老兵因为隶属国民党部队番号或者年代久远,他们应有的荣誉和优抚都难以兑现。值得欣慰的是,在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向包括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在内的所有抗战老兵发放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习总书记在北京也多次接见了抗战老兵代表。
  通过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态度,就能够了解这个民族的未来。这些老兵与他们的抗战经历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命运,更是照见民族兴替的一面明镜。



联系电话:010-59603199(总编办)010-65583678(编辑部)
                85763678(制作部)65573678(发行部)65562678(财务部)

手机热线:18513336662 15201625177         邮编:100022

E-M a i l:zhongshangtu@163.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东区G69幢2号

Copyright © 2004-2017 自费出书 合作出书

北京中尚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2527号-1 技术支持:爱维时空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721号

在线QQ出书咨询 

我要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