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现象的哲学思考: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情认识

作者:胡家瑞 著 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7-1
书号:9787506841405
字数:278千
印刷时间:2014-7-1
开本:16开
纸张:70克轻型
 
分享到:

编辑推荐

研究自然现象,我们不需要“感情认识”,但是研究社会现象,就不能不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情认识”;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而人是有感情的。本书阐述了人类特有的另一种思维方式,不仅引导我们解开“美学之谜”,而且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历史和各种社会现象。

隐藏的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展开全部 >>

内容简介

《美现象的哲学思考》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解开了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们提出并折磨了历代大哲学家们数千年之久的 “美学之谜”,尤为重要的是它在解开美学之谜的过程中引入的“感情认识”这一新概念。这一概念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根本的概念。作者提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情认识”这一新概念是对人类人文科学事业的重要贡献;与亚里士多德开创人类科学思维方式的《工具论》相类比,本书揭示了人类特有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它是研究社会现象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一概念不仅引导我们解开了“美学之谜”,或将使人文社会科学产生突破性的进展;它将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历史和各种社会现象。

隐藏的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展开全部 >>

作者简介

胡家瑞,生于1937年,恰值国难当头;1957年,考入清华大学;翌年遭逢“大跃进”;1963年毕业,其间经历三年困难时期;此后从事航空导航仪表的研制工作,接着又是“文化大革命”。时代老人像一个哲学家,不断地要求我们这一代人思考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此经历,形成了我的人生风格:乐于苦思,尤喜空谈,沉迷抽象,嗜好推理;故此,见解频异于常识,结论又似乎荒唐,但自信犹在。把稳科学之舵,摘取美学之冠;为中华增光,乃平生所愿。

隐藏的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展开全部 >>

目录

第一章 难解的美学之谜

1 第一节 美学研究什么
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历史上每一位大哲学家无不在这难以理解的‘美学之谜’面前受阻,至今人们依然没有发现那通往‘幽处’的‘曲径’。
美学之谜的背后一定还隐藏着一个‘哲学之谜’。
4 第二节 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你希望有所发现吗?那你必须学会批判地继承。不知道‘先哲们’ 错在哪里,你就只能吸吮在他们的腋窝下,一步也不能前进。
19 第三节 美学研究方法评说
科学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采用逻辑的方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或者只许我说不许你说,都不可能找到真理。
 
29  第二章 美在于事物的感性形象
29 第一节 美概念的限定及美感的实践性
‘睡得真香’不是香、‘说话真甜’不是甜、‘灵魂真美’不是美。
美是由你体验到的,不是别人告诉你的;告诉你也不管用。在这点上,它与真理截然不同。
39 第二节 美与艺术是两码事
在艺术中‘丑’能变‘美’吗?不能,这是悖论。不论《老妓女》的艺术水平多么高,床边、案头,人们放置的是《维纳斯》,不是《老妓女》。
46 第三节 科学无所谓美
如果科学有‘美’的话,什么是科学‘丑’呢?没有‘丑’又何谓‘美’呢?真理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的认识永远是有误差的,难道科学永远都是丑的吗?
53 第四节 感性形象是产生美感的必要条件
感性形象就是唯物。试想,没有了任何感性的东西,你还能唯物吗?
 
57 第三章 美的主观性和美的客观性
57 第一节 美是对人而言的
在人类出现之前,有美吗?这‘客观存在’的‘美’,你能测量吗?你不能。美不是客观存在的,美是对人而言的。没有人,也就没有了美。
58 第二节 美学在歧路彷徨
‘美’的‘客观存在论’者,看不到人;‘美’的‘先验论’者,看不到物;两者都是掉了一只轱辘的车。几千年来,美学一直在歧路彷徨。
63 第三节 美在关系
美是一种精神现象。这种精神现象的产生是基于人与物的关系;用狄德罗的话说就是‘关系到我’的那种关系。
64 第四节 美判断
美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方式。它具有直观的、立刻反应的、非思考的特点,是一种非推理的判断。
66 第五节 美感与认识论
美感与认识有许多类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你想解开‘美学之谜’吗?这些不同之处将会像警犬一样把我们引向目标。
71 第六节 关于主观与客观的赘语
研究人类精神现象就是研究人的主观世界。它对开发人的创造性、启发智慧有着巨大意义。不能一听到主观就害怕,就以为是狼来了。科学必须提倡百家争鸣,没有百花齐放的土壤,就谈不上创造性,就谈不上人才。
 
76 第四章 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情认识
76 第一节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两种认识
光速、光波、红外光、紫外光,这是人类对光的理智认识;人们一见到阳光,就不由自主地产生欢乐、勇气、希望和信心,这是人们对光的感情认识。
81 第二节 喜爱和厌恶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
81 喜爱之情的客观依据 —— 功利效果
你看蛇,它色彩斑斓、花纹整齐、对称均衡、体型柔曲,但人们不喜欢它,因为它会伤人致命。你看螃蟹,它黑壳凹凸、两目发直、张牙舞爪、厚毛复耆,但人们喜欢它,它对人不构成威胁,而且是盘中美餐。
83 生命本能反映着人们最基本的功利价值
你不仅想活着,而且想活得更好。你的一切本能都是根据这个基本原则发展起来的。
88 成功是人类喜爱之情的重要源泉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意识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人产生了主动地认识世界,进而去改造世界的愿望,成功就是实现了人的愿望;它会使你欣喜若狂。
89 荣誉具有精神性功利价值
所谓荣誉,就是由于做了某事而受到这一群体或全社会的称赞,从而使行为者产生荣耀快感。这种社会性的精神概念,协调着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的利益冲突,它把本来是不相容的冲突变成了一种高尚的奉献。
92 第三节 感情认识的理论意义
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产生的,而人是有思想的。与研究自然现象不同,要研究社会现象就必须知道作为社会构成物的人是怎样想的;为此,不仅要知道人的理智认识,还要知道人们对这一事物的感情认识。
感情认识是人文现象的源泉,因此,它也是研究人文科学的基本起点。
 
98 第五章 美意识的形成
98 第一节 形象是人类对事物喜爱之情的寄托体
在人类的感觉器官中,最重要的是视觉。实际上每一种感情认识都有它的寄托体,虽然有时侯是驴唇不对马嘴,但却在不断地受到人们的膜拜。
106 第二节 美产生于人们对事物的喜爱之情
每当这一事物(形象)出现时,它就将带给你希望、幸福、欢乐,渐渐地你就会喜爱这一形象;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爱这一形象。
108 第三节 美的可移植性原理
109 美是可以移植的
在你对这一形象产生美感之后,事物的形象已经具有完全独立的意义了,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关于美的特殊现象:当这一形象出现在不具有同样功利效果的另一事物上时,你依然会觉得它美。
110 美形象的抽象
毕达哥拉斯说圆是美的,但他没有说为什么。其实圆就是一个许多美形象的抽象:太阳、月亮、西瓜、葡萄、笑脸……。
113 再谈人类的喜爱之情
‘姑娘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应改成:‘美丽使姑娘可爱;而品格可爱,将使其美丽之花常开不败’。
116 第四节 形成美意识的两个要素
客观事物对人的功利效果以及这一事物的形象伴随其效果的频繁作用。这就是形成美意识的双要素。
美学之谜有了答案,那个隐藏在‘美学之谜’背后的‘哲学之谜’又是什么呢?
124  第五节 美感的综合性原理 
形成美感的双要素使我们能洞察美的本质;美的可移植性以及美的可抽象性使我们解开了美学之谜;美感的综合性原理使我们有可能着手具体地去分析美现象,去创造美的形象。美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性效果,影响美感的因素有那些呢?
 
127 第六章 美的基本因素
127 第一节 美的本质是寻找美基本因素的根据
假如凭直觉你具有一种正确的指导思想,分类会使你豁然开朗,绝处逢生;如果还没有这样一种正确的指导思想,那种分类也只能是试探性的,常常要走回头路。当前对美的分类正是如此。
131  第二节 与求生本能直接相关的美基本因素
131 生命之美
一事物的形象如果具有充沛的生命力的特征,它就是美的。性别特征对异性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性追求的本质就天赋地决定了:只要让男子识别出这是女性,他就会产生喜爱之情。
138 光明美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我们是多么渴望见到阳光啊。光可以使一个晦涩的画面出现生气,光可以使沉闷的气氛变得活泼;甚至那茫茫的夜空,也是因为有了月亮才更加迷人;即使在无月可望的朔日,令人陶醉、引人遐想的也是因为有了那点点星光。
141 愿望美
脑海中的形象与内心的愿望是一致的。在对爱情的追求中,年轻人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少女,或是一个热情健康的白马王子;在他们愿望的光环中决不会出现一个目光晦涩、肌肉松弛的老太婆,或是一个步履蹒跚、摇摇欲坠的垂暮老人。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是感情思维,不是形象思维。
155  第三节 由宇宙观产生的美基本因素
155 宇宙观的概念与潜意识
什么是潜意识?佛洛伊德没有说清楚。其实就是感情认识。
160 变化美
没有无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运动的特征就是变化。没有色彩与轮廓的变化就没有图画;没有变化的声音不是音乐,若把‘无声’当作一种‘变化’出现在乐曲中,则可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63 节奏美
在这个大自然的各种运动中,既有狂风骤雨、惊涛骇浪,也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更有月下西窗、长河渐落;其格调不同,节奏亦异。
167 和谐美
没有和谐,就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一切美好的事物。所谓‘存在即和谐’,是因为不和谐就将很快走向灭亡。
176  第四节 荣誉和美
在荣誉美的范畴内,就连产生美感的这一功利基础 —— 荣誉,都是一种精神现象;所以,因荣誉而产生的美感必然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它是与人们的社会性密切相关的美概念。
187  第五节 美与真、善的关系
美的源头是真和善;真只有被用来造福于人时它才是美的,所以说美的基本根源是善。但形象是可以抽象的,所以美的形象是可以移植的;因此,美与善并不一定具有完全的对应关系。
 
191  第七章 美的基本性质
191 第一节 美与美感 —— 重提美的主观性
始生美感是感情积累的产物,如果它不能使人产生这样的感情,它也就不会让人觉得美;所以美和美感一样也是主观的,它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质。
193 第二节 美的共同性 ——重提美的客观性
美的六个基本因素,对任何人,其效果都是一样的;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是压迫者还是被压迫者。
194 第三节 美的伪性 —— 重提美在形式
美是人们对事物外在形象的感情认识,它具有可移植性。由于‘美在形式’才使美有了伪性。
197 第四节 美的特殊性
为什么‘儿不嫌母丑’?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贾府的焦大不爱林妹妹’?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具有他们独特的美形象。
202 第五节 美的可变性
记得吗,当西方的蒸汽机传入中国时,诗人们曾热情地歌颂轮船上冒出的黑烟为‘黑色的牡丹’。五十年代的儿童画,常常把这种黑烟作为工厂特有的美来加以点缀;而今天……。
206 第六节 美感对丑因素的抑制作用(美痴效应)
病在西施身上,其娇媚异常;病在东施身上,其丑益甚。为什么?
 
210  第八章 感情认识与理智认识
210 第一节 理智认识的负反馈过程和感情认识的正反馈过程
人类理智认识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就是因为有了这个负反馈,它保证了理智认识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感情认识则是正反馈的 ……。感情认识的正反馈机制从科学上回答了元好问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215 第二节 理智认识的本质性和感情认识的表面性
在理智认识的负反馈系统中,它的输入量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取消,以反映本质。感情认识是正反馈的,它无须输入,些微干扰就可能产生巨大的输出;若不加制约,就可能产生剧烈震荡或走向毁灭。
美在形式,美是可以移植的,将这一形象可以加诸其他载体而不失其美,所以美感并不能直接反映本质。
217 第三节 人在两种认识中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人的精神现象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主动的精神现象,一种是被动的精神现象。
220 第四节 美感认识和理智认识的关系
220 人的意识是两种认识的综合体
先有思想,后有行为;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认识是怎样产生的呢?存在决定意识,对的,但不那么简单。因为人有两种认识。
223  理智认识可以导致感情认识
理智认识,在人们对事物产生感情认识方面,总是起着正面的作用;并且由此而使人产生的感情认识,具有稳定性,不是那种‘一次爱个够,下次就难受’的感情。
225 感情认识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使人最感神秘的精神现象之一,其核心特征是直觉;这种直觉就是人们的感情认识;其本质是哲学观念。一个民族如果哲学观念是僵化的,这个民族就不可能有较大的创造性。爱因斯坦说:“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一个哲学家。”是的,你的哲学水平有多高,你的创造性就有多高。
 
232 第九章 人之美
232 第一节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更美
人之美,这是一个既让人痴情迷恋,又让人激动不已的美现象;它使人虽醒犹迷,虽知犹惑,虽理犹乱,欲罢不能。
根据我们对美的本质的理解,我们把人之美分解为生命力型,智慧型,温柔型。
236 第二节 相貌美
人的面貌最集中、最生动、也最传神地反映了‘人之美’,它是人身上最富于变化、最能显示人的生命力的部分;尤其重要的,还在于它是最能表达‘人之情’的部分。
242 第三节 体型美
根据我们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身材美一定是与人的健康、力量、灵敏、柔韧密切相关,与病态、畸形发育是不相容的。因此,它应该表现为形体匀称、动作的和谐、……。
249 第四节 风度美
它是人的动态形象的美,它是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个人与群体的交往中、在往来的礼尚与喜怒爱恨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它是人的才干、能力、经验等发挥作用的方式,它是一个人的风格的外现部分。使人产生美感的风度可以归纳为:严谨型、从容型、潇洒型。

隐藏的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伸手触摸天空,徒步丈量圣城。

展开全部 >>



联系电话:010-59603199(总编办)010-65583678(编辑部)
                85763678(制作部)65573678(发行部)65562678(财务部)

手机热线:18513336662 15201625177         邮编:100022

E-M a i l:zhongshangtu@163.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东区G69幢2号

Copyright © 2004-2017 自费出书 合作出书

北京中尚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2527号-1 技术支持:爱维时空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721号

在线QQ出书咨询 

我要出书